行业新闻

网红食品热度与危险并存 食品谣言直观检验才可信

2022-04-15 阅读次数:

在某网发布的“2017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整合中,笔者前期文章中简要讲述了危机公关与飞行检查这前两名。这次,本文将继续对三四名展开讲解,看看食品这两个热点在行业中有何体现,生产企业与制造企业在面对相关难题时该如何解决。

网红食品 看双面性

网红食品这一词汇被网友票选为热点第三名,占比52%。一说到网红食品,笔者的脑子里掠过了无数种画面,脏脏包、喜茶、一笼小确信等等,以及近期火爆的鲍师傅。对于网红食品,根据笔者查阅的相关新闻资料显示,大部分网红食品在后期运营中都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造成倒闭、缩减店面等结果。不过,也有红的“很稳定”的网红食品,就比如脏脏包。

脏脏包是一种烘焙面包,红的原因就是吃了它脸上、手上一定会“脏”,从2017年末一直火到了2018年初,不少明星都在微博等平台晒出吃脏脏包的图片,笔者当时也是蠢蠢欲动。让脏脏包变“脏”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表面的那层可可粉。做烘焙的人对可可粉一定不陌生,它是可可豆经过发酵、去皮、粉碎等工序后制成的食品,一般用于巧克力、糕点、冰淇淋等食品的制作中。可可粉如果不细腻就难以打造出脏脏包容易“脏”的效果,而细腻程度与粉碎过程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粉碎机能够制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超细腻粉质,所以对制造企业得生产水准有更高要求。

说完像脏脏包这样能持续红的网红食品,那些红的危险的产品也不得不说。拿最近异常火爆的鲍师傅来说,这样一家来自北京的糕点店在一夜爆红,但紧跟其后的是迎来了大量山寨仿冒的现象。据了解,鲍师傅在全国只有26家门店,但在北京却有约200多家的“鲍师傅”,这对正宗品牌来说是存在极大危害。目前,鲍师傅已经开始品牌维权。让这么多商家无视法律法规,肆无忌惮地进行品牌侵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品牌的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让不良商家有缝可钻,而正宗的品牌却损失更大。从这点看来,国家在品牌违法方面应加大惩处力度,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则是要坚持维权,让假货无处遁形。

食品谣言 客观验证

食品谣言能够登上热门词汇应该是实至名归,在前段时间的3·15晚会上也出现了食品谣言的身影,注射西瓜、葡萄白霜是农药、塑料紫菜、乒乓球鸡蛋......一系列的食品谣言都在专家与各种先进检测仪器设备中一一破解出真相。

最近,草莓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然而有关草莓的谣言也开始在网上散布开。笔者在某搜索平台一搜,发现这么一条食品谣言,称洗草莓时水变红,推测是被染了色。事实上,草莓含有大量可溶于水的花青素,而且草莓本身非常娇嫩,在清洗的时候容易破损,所以花青素也极易溶入水中,出现所谓的“掉色”现象。因此,洗草莓出现水变红与染色没有关系。从这条谣言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草莓非常容易受到磕碰而破损,对运输、包装要求很高。此外,像草莓这类易腐水果对温度也很敏感,运输中对温度的精确把控不容忽视。

据悉,草莓的运输主要以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为保障其新鲜度,都采用冷藏车、冷藏箱等冷链物流设备加以把持。运输过程中除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外,企业还应用到一些保鲜技术,如低温保鲜、气调保鲜、辐照保鲜。在包装方面,则是用充入二氧化碳的塑料薄膜袋、浅盘包装箱等来减少磕碰损害。看出,为保障品质,对草莓的“关心”要无微不至。再回到食品谣言话题,网络上的食品谣言大多都有待证实,消费者不该轻信。同样的,生产企业在面对市面上有关自身产品的谣言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借助客观、直观的手段向消费者表明产品真实信息。